© UNESCO 2017
联合国秘书长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特别代表在2012 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超过十亿儿童在学校上学,大部分儿童能够在安全和激励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但同时也有很多儿童享受不到这样的权利,他们可能面临欺凌、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体罚或其他类型的暴力。很多男童和女童可能卷入校园斗殴、帮派暴力、武器攻击、以及遭受来自同伴的性或基于性别的暴力。一些新的暴力形式也在威胁着儿童的生活,例如通过手机、电脑、网站和社交网络展开的网络欺凌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校园暴力与欺凌的范围
★
• 校园暴力涵盖身体暴力(包括体罚);心理暴力(包括言语虐待);性暴力(包括强奸和骚扰);以及欺凌(包括网络欺凌)。
• 欺凌是暴力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规律的行为而非单一的独立事件,并且对受害者、旁观者、施暴者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欺凌被定义为“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可能性。”欺凌和网络欺凌是儿童和青少年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 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施暴者包括同学和教职员工;在上下学路上发生的暴力还可能是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施加。区分暴力施害者是同伴还是来自教育机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这种区别会影响暴力产生的后果,以及我们应对暴力的方式。
• 有一些证据显示,女童更有可能遭受性暴力,而男童则更有可能在校内遭受体罚,或是受到情节更加严重的体罚,然而这并不表示女童就不会受到体罚。
• 造成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深层原因包括性别和社会规范,以及更广泛的环境和结构性因素。许多校园暴力与欺凌和性别有关;基于性别的暴力指的是因为性别歧视、性别角色期待、性别刻板印象、或是与性别相关的权力失衡而产生的暴力,给受害者带来身体、性、或心理方面的伤害与痛苦。
• 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包括贫困人群、在民族、语言或文化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外来人口、难民或残障人士,他们遭受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性取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不符合传统社会和性别规范的儿童与青少年,遭受侵害的比例会更高。
• 校园暴力与欺凌可发生在教室内外、学校周边、上下学路上以及网络上。在校内,欺凌常常发生在那些相对不容易被学校老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看到或监督的地方,比如厕所、更衣室、走廊和操场。
• 不同类型的暴力和欺凌往往同时发生。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在家与学校、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同时遭到暴力和欺凌。那些被卷入欺凌的人可能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例如,许多在网上欺凌别人的人报告称自己也被别人在网上欺凌过,而网上欺凌的受害者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遭受欺凌。
• 许多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受害者不会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任何人。其理由包括不信任包括老师在内的成年人、害怕产生不良影响或遭报复、负罪感、耻辱感或困惑、担心不会被认真对待或者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等。
• 教师和家长往往对校园暴力与欺凌认识不足,或完全忽视。在一些地方,成年人将体罚、斗殴和欺凌视为正常管教和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暴力行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健康与福祉带来的负面影响。
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发生率
★
• 全球各地都存在校园暴力与欺凌现象,影响着许许多多的儿童和青少年。相关估算显示,每年约有2.46 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某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与欺凌。4 遭受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儿童和年轻人所占的具体比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调查研究中存在差异5,从不足10% 到65% 以上不等。2016 年UNICEF 的U报告,即联合国秘书长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特别代表(SRSG-VAC)所开展的意见调查报告,由来自18 个国家的大约10 万年轻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报告说他们曾是欺凌的受害者。
• UNESCO 的实证回顾发现,LGBT 学生经历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比例在16%-85% 之间,这比非LGBT学生经历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比例高出3-5 倍。
• 网络欺凌是一个持续恶化的问题。大多数有关网络欺凌发生率的数据来自于工业化国家,这些数据告诉我们,5%-21% 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了网络欺凌的影响。女童比男童更容易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
• 现有的数据表明,校园里的身体暴力并不如欺凌那么普遍。但多数此类数据来自于工业化国家;而事例性证据则告诉我们,在其他地区的学校中,身体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 关于校内和学校周边所发生的性暴力数据非常有限。许多受害者不愿意去举报,因为害怕被羞辱或担负污名、或者担心不被别人相信或遭到施暴者的报复。不过,现有的数据表明,由学校教职员工或学生施加的性暴力和性侵犯行为,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而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影响
★
• 校园暴力与欺凌伤害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身体暴力,包括体罚,可能会造成致命或非致命的损伤或其他身体伤害。性暴力增加意外怀孕、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报告显示欺凌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包括腹痛、头痛、饮食及睡眠障碍等。被欺凌者比其他人也更可能经历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出现抑郁、孤独或焦虑、自尊感下降等情况,以及产生自杀想法或企图自杀。
• 校园暴力与欺凌对受害者在教育上的影响也很明显。受到教师或同学暴力侵害的学生以及旁观者,可能会畏惧上学、或者产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正常参与学校活动等情况。他们可能会旷课、故意逃避学校活动、逃学或者干脆辍学。这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并对其未来的教育和工作机会产生负面影响。国际学习评估(PISA)明确显示欺凌会降低学生在主要科目(比如数学)上的学习成绩。
• 暴力和欺凌还会影响校园的整体氛围。不安全的学习环境会造成充满恐惧和不安的氛围,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控制不了局面或是不关心他们的福祉。这会进而降低所有学生的教育质量。
• 学校内部和周边的暴力与欺凌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对于受害者和施暴者的长期影响包括社交与人际交往困难、反社会或犯罪行为、低成就、不易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的风险提高。经济影响包括儿童因为过早辍学而放弃应有福利,或女童在教育过程中被边缘化等。
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对策
★
• 现有证据显示,全面的应对方式,包括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双重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暴力和欺凌的发生。
• 经验和优秀实践案例表明,全面的对策应包括:强有力的领导、安全和包容的校园环境、知识、态度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有效的合作、落实举报机制并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服务、收集和使用数据。
• 具体来说,这样的应对措施应包括:设立并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和行为规范,承诺创造对所有学生而言安全、包容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培训和支持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材料,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并让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提供可及、安全、保密和对儿童友好的举报机制和支持服务,以及开展研究、监督与评估等。
• 实证表明,一些干预措施的效果十分显著,比如:在干预时着力于改变学校文化、对暴力采取坚定的反对态度,并支持教师使用非暴力的方式管教儿童和班级。
• 虽然许多国家正在落实一系列的行动来解决校园暴力和欺凌,但很少有国家采用了全面的应对方式,从中反映出如下的关键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挑战
★
• 缺乏立法和相关政策,或是对既有法律和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无法有效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遭暴力,或是导致无法追究责任。
• 缺乏强有力的校领导与管理,或学校执行其规章和行为规范不到位,都会阻碍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预防或应对。
• 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自身能力不足或资源匮乏。
• 对校长和教职工的培训和支持不到位;相关培训与支持应帮助教职工学会阻止校园暴力与欺凌,识别并应对事件,并使用非暴力的方式管教学生和班级。
• 目前,很少有合适的课程和学习材料着眼于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潜在产生原因;此外,促进非暴力行为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也鲜有课程或教材提及。
• 教育政策制定者、规划者、专业人员、家庭、社群和普罗大众没有认识到校园暴力与欺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健康和福祉上的有害影响,以及无暴力校园的益处。
• 社会、文化和性别规范暗中滋养某些形式的校园暴力和欺凌,对相关问题纵容或是忽视,导致针对校园暴力与欺凌问题的商讨和举报变得困难重重。
• 教育部门和其他部委部门之间(比如健康、社会服务和儿童保护先关部门)协调不够,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公民社会、工会、家长和社区)的合作不到位。
• 在计划与落实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的参与度不足。
• 缺乏安全、保密、对儿童友好的举报机制。举报机制可及性低,不能覆盖所有儿童和青少年。举报机制也常常未能考虑到举报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
• 缺乏辅导和其他支持,并且在帮助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和相关家庭成员时,对接健康和其他服务的转介机制不完善。
• 现有数据库不完善,优秀实践案例不多,针对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干预项目的评估很少,而且缺少实证来推行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有效策略。
• 有关校园暴力与欺凌的起因、性质、规模和影响的数据有限。这也反映出国际上缺乏一套通用的定义和指标,缺乏全面的数据收集,并且校园暴力和欺凌漏报率高。
需要优先采取的行动
★
针对这些挑战,为了落实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优先采取的行动有:
• 强化领导力并承诺消除校园暴力和欺凌
• 提高公众对于针对儿童暴力的认知,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校园暴力与欺凌的负面影响,和无暴力学校的益处。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让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行动。
• 加强教职工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能力建设。
• 建立校园暴力与欺凌举报机制,以及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机制。
• 在校园暴力与欺凌的产生原因、性质、规模、影响,以及有效应对等方面,加强实证数据的采集。